為何在推動 OGSM 前,企業需要組織體檢?
近日科技圈離職悲劇讓「敏捷管理」的盲點浮上檯面。敏捷文化雖鼓勵快速迭代、變革求生,但若只強調由上而下的指令推進,卻忽略執行端與員工的心理準備與能力承載,最終只會導致組織內耗、信任瓦解甚至嚴重衝突。
以「技術長悲歌」為例──創業家奉行 Agile 方法論,卻在組織內缺乏溝通與信任機制,導致核心技術人員離職、最終釀成悲劇。這不是個案,而是一種未對齊組織變革節奏所產生的結果。
要讓 OGSM 不只是寫在紙上的目標管理表,而是能被整體組織真正「實踐」的工具,企業必須先評估團隊是否具備變革的心理與技術準備。
「目的論變革」vs.「辯證式變革」:你是哪一派?
敏捷管理的概念源自 2001 年 2 月,由 17 位軟體開發專家於美國猶他州 Snowbird 滑雪場共同提出的《敏捷宣言》。該理念批判了「瀑布式開發」(Waterfall Model)的僵化流程,強調持續交付有價值的產品、快速迭代與彈性應變,成為面對劇烈市場變化的主流方法論。
然而,隨著敏捷從開發流程延伸到整體組織管理,部分企業高層將「敏捷」奉為管理信仰,頻繁地變動目標與策略,要求團隊快速跟上。這種由上而下的目標施壓,若缺乏有效溝通與落實機制,反而容易引爆基層壓力與變革抵抗。
閱讀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