變革管理,忘記成功重新練功!
協理、副總、總經理,甚至總裁,這些職稱到底意義是什麼?
是因為能力? 是因為受人尊敬? 還是因為年資夠深?
最近因著《OGSM 打造高敏捷團隊》一書的問市,和許多企業高層互動,我謝謝他們對這個策略執行工具的欣賞,我也很樂意回應這樣的賞識和熱情。每每從總經理或創辦人手上接下任務,提到要推廣 OGSM,我和團隊蓄勢待發,全力以赴。但上完課,我的疑問超級多的。
最大的疑問是,為什麼高層們,一個變革管理工具,自己沒有從頭到尾做過一遍,然後覺得交辦給屬下就好?
是這樣的,大部分主管都「簡單」讀過 OGSM,他們自忖對目標管理工具已經「了解」,並且也「理解」以目標為導向的計畫該如何展開。接著,隨意翻看書,然後,直接看書背的簡要說明。因此,他們說:「我了解了。」
只有概念了解 OGSM 目標管理,但不足以支撐實作。
上課時,當我要求各組或各單位寫出 OGSM 時,只見高層們立刻站起來,開始「分配任務」,指著部屬,說著…你帶領討論…你負責寫海報。接著,高層站在指導的立場,開始看著同仁完成海報。
我並非指稱這樣的方法不對,只是,高階主管們自己沒有動手寫過一次,沒有動手試行一次,同仁們在撰寫海報時,當大家有疑問,你如何能知道邏輯的串聯,策略思維的轉折?更重要的是,如何啟發大家的思考,然後試著解決問題?
疑問持續在我腦中盤旋。因此,我大膽的請高階主管寫出自己的 OGSM。
大部分交來的 OGSM,都在設定業績成長,都在設定市場開發。簡單來說,這樣的寫法和有沒有吸收新知識,有沒有經歷 OGSM 課程是一樣的。我不太理解到底怎麼了。
副總說,不就是應該要設定業績成長嗎?不然要寫什麼?
我問,如何做業績成長呢? 他說,現在已經買了新機器,可以將生產流程完全自動化,產量會增加,業績當然會成長。我問,那為什麼要買這台機器呢? 他說,已經買了,不然要怎麼辦?我問,那當初為什麼買呢?他說他忘了。
廠長說,不就是應該要提高良率嗎?不然要寫什麼?
我問,如何提高良率呢?之前沒有想要提高良率嗎?廠長說,我在開他玩笑,他們一直很努力提高良率。我問,那為什麼這次可以達到他所想要的良率提高?特別做了什麼嗎?他說,反正他寫了,就是會努力做到。我問,要”怎麼”努力做到呢?他說他就是會努力。
我問副總,我問廠長,OGSM 你們寫過了嗎? 他說,寫了,但是覺得卡卡的,我問,哪裡卡卡的,他們說,願景是老闆的事,為什麼要他們寫?他們說 OGSM 後段太多執行面,那不是他們能寫清楚的事。這個應該要員工寫才對。我問,那你怎麼跟員工討論要怎麼做?因為員工要知道主管的目標方向,才會知道接下來怎麼寫?他說,部屬跟他們很久了,一定會知道怎麼做。
課程結束了,訪談告一段落,我跟董事長開會報告結果。董事長還是對著我唉聲嘆氣,說整個公司動不起來,想要有變革,想要有敏捷管理,以後目標管理課程還需要多麻煩我。我看著董事長,我心裡想,你沒來看過課程,你沒看到你一級主管在上課的樣子,也許,你也還沒機會跟你的主管有策略對話,董事長,你知道你的員工問什麼都不太清楚嗎?而他們的職階掛的是副總、協理、廠長。
糟心呀~
所以,職階,到底意義是什麼?
那天,我到高雄。一位年紀約莫 30 歲的中階主管,帶著老闆的指令,和公司上下同仁試著寫 OGSM。小周看到我,把 OGSM 一張 A3 表格拿出來,我一細看,製造實驗部門的計劃性表格已經卓然成形。OGSM 表格中,邏輯清晰、計畫的推廣和董事長的願景環環相扣。小周,只上過我 7 小時的課程,他把書翻閱無數次,只因為想做點不一樣。在 John 的支持下,我要宣稱他已經是高雄 OGSM 大師。
所以,年資和經驗,到底意義是什麼?
我在回台北的高鐵上,望著黑漆漆的窗外,思考著,如果想要打破<彼得原理>,就是要打破一個人對職稱的驕傲、對年資的依賴、以及曾經成功而帶來的榮景。
愈年輕愈好教嗎?未必!但是,只有忘記,才有新生的可能。只有尊敬,才能得到團隊的力量。
(以上人物如有雷同,純屬巧合)
相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