~敏敏校長管理學~
現今職場年輕人,「老化」速度非常快。他們似乎已經看破人生,減少對希望的盼望,也減少對人的依賴。用專業武裝自己,用手機隔離世界。
上個星期發生一件我覺得很不可思議的事。
上完 OGSM 的課程後,一如以往,每個部門要提出 OGSM 計畫,除了訓練邏輯思維,也讓彼此檢驗策略。
人事的珍妮,是最後上台報告,她提出下一年度目標: 「2023 年 1 月 1 日到 12 月 31 日,從現有全公司員工人數 46 人,擴充到 81 人,較去年同期員工人數成長 76%」
不知道你有沒有聽出哪裡不對….
我問珍妮: 「請問,你多的 35 人 … 人數是怎麼來的?」
「老師,我是上次大家在報告第一版 OGSM 的時候,希望多增加的員工人數,加總起來算出來的。」珍妮微笑的說。
珍妮大學本科是音樂系,她在前任公司從櫃檯轉到人事。說話溫柔,笑容甜美,我可以想像,當初董事長在招募她的時候,一定是看上她工作上給人的美好感覺。但是,這份美好,在需要進行人事規劃時,出了問題。
我問珍妮: 「你知道多的 35 人,公司需要多付多少勞健保嗎?」珍妮說她不知道。
我問珍妮: 「你提出的員工總人數擴充到 81 人,請問你有跟董事長討論過嗎?」珍妮說她沒有。
我問珍妮: 「那各單位口頭上提的人數,你有再溝通,確認這些數字嗎?」珍妮說她是直接從表格數字加總計算,她沒有去問各單位的最後人力需求狀況。
我問珍妮: 「一個沒有確定的內容,為什麼要在年度策略營提出來呢?」珍妮頓了一下,她說: 「反正這是寫給妳看的不是嗎? 之後董事長會再跟我說我要做哪些事就好了!」
我深呼吸兩口氣,我感覺到,我多年的自我修練功力快要破功了…
「妳今天是最後一組報告,前面六個部門妳覺得他們所報告的計畫,是真的要進行,還是只是…做練習,寫給我看?」~這是我的最後一個提問。
珍妮頓了一下,說「看起來大家還蠻當真的。但是…」珍妮不放棄堅持自己的想法,「之前也是這樣提,可是老闆聽聽就算了,沒有一次執行,所以,這次我幹嘛浪費時間,去寫一個根本不會被執行的表格?」
我愣了一下,其實,她說的也沒錯。
所以,我現在應該要回頭問董事長嗎?
去質問那個在 LINE 裡面突然出現,以急急如律令的方式,拜託我,趕快為員工進行輔導,希望用 OGSM 帶領公司新變革的人嗎?
董事長努力開創市場,努力想要帶領團隊找新的業績動能。董事長他擔心業務部同仁實力差太多想要做人才培育;董事長他擔心技術部門忙不過來想要把部分工作分出去;董事長發現他得到客戶端親自拜訪不然業務做不出數字。所以,我要去質問這個累得跟狗一樣的董事長嗎?
而這位人事,年輕的妹妹,卻如此被動,不理解董事長為了公司生存付出的努力。她的世界,就是充滿衡量和計算。這位妹妹,當她發現努力與所得不成正比;當她發現做了很多浪費時間的事;當她發現還得跟討厭的人溝通,然後自己冠上「被當工具人」使用,這個想法,請問,你要怎麼辦?
我的老天鵝,她才 26 歲,但,她的靈魂好老。
我強迫自己「換位思考」。是呀,年輕世代,他們被迫在短時間之內獲得經濟成功,被迫在短時間之內快速累積實力。當時間成為有限資源,需要在最短時間單位獲得最大價值,你當然會好好評估,仔細計算。但,也因為凡事經過高度計算,結果我們看到的就是,「躺平」、「安靜離職」。在辦公室,你就看著,一個年輕的生命,有著乾枯的老靈魂。請問,年輕老靈魂,這樣放棄自己,到底是誰吃虧?
所以,我該怪誰?怪那位完全沒想要跟其他部門溝通的人事珍妮呢? 還是想讓公司活下去的董事長呢? 到後來,我的答案是,如果個性難改,特質難解,那麼,就算全宇宙最厲害的變革工具,也無法發功!
<以上人物情節如有雷同,純屬巧合>
JW 智緯管理顧問公司-總經理 張敏敏
相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