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一張表格 推動變革」

「一張表格 推動變革」

疫情,讓我周遭的世界變得不一樣。我相信,你也一樣。

我是做傳統通路出來的經理人,這波的衝擊,傳統通路、服務業、交通運輸等行業,受傷很大,與此同時,不少企業也趁機進行組織改革,重新架構公司,面對新的市場變化。OGSM 在這樣的背景下問世,我收到如雪片般來自各方的詢問,每個對 OGSM 有興趣的管理者,大家想做的事都一樣:改變。

這波的改變,來自焦慮。焦慮於無法預測的市場幻變,以及來自產業結構的體質改變。沒有人有自信,沒有敢預言未來一年會如何,商場的老將,已經不敢在江湖直言,愈有經驗的人,對未來其實很謙虛,很低調,很小心。但是,這個大心情,卻少有傳達到小員工心裡。我承認,想用 OGSM 改變公司管理方式的主管,一小部分原因,是想要汰換老舊心態員工,以及汰換抱著例行工作不放的人。變革變革,老闆看到的是「變」,員工看到的是「革」。上、下層在工作心情上,拉扯很大,簡單而言,老闆想推變革工具,但是推不太動。

這半年來,泰半是科技公司、電子產業對 OGSM 率先產生興趣。科技業老闆的用功和努力,讓我非常驚訝。今天,才造訪在內湖科學園區,國內數一數二的電腦業廠商,總經理辦公室有 1/3 的地方,都是擺放最近才看的書。新竹園區的某董事長,也是每星期自己帶讀書會。他們為了推動變革,對於新知、新趨勢的狂熱,似乎擁有無盡的精力,透過閱讀不斷前進。也因此,當我接到電話,他們希望我走一趟時,所有一級主管大概都已經精讀 OGSM,很多處長或 BU head 看過書,都已經能夠寫出六成功力的一頁表格。

在這段和讀者互動的過程,我整理以下在推動 OGSM 或變革時,一級主管所提出的問題,並且試著回答。

Q1:把例行工作做好,就可以產生績效了,幹嘛還要做 OGSM?

OGSM 的主要精神,是把領導者的理念,貫穿到執行層次的員工。而 OGSM 因為只有一頁,一目了然,因此特別適合創新、專案、跨部門溝通的事項。我的建議是,不需要特別把例行工作寫進 OGSM,例行工作例行做、力行做,就可以。

另一個觀念是,例行工作做好就可以產生績效 …… 這個觀念是可以被討論的。因為,現在的例行工作沒有被做好,一定代表某些環節需要調整。調整,就是變動,變動就需要投入新的想法,我認為,OGSM 工具,可以透過邏輯檢驗,產生創意思維,讓例行工作也可以產生新的價值。

Q2:我是做 B2B 的業務主管,只要把業績做好,幹嘛去想什麼願景,什麼最終目的? 我就是幫公司掙錢就好啦!

數字和業績固然重要,但是,如何作戰,透過戰略,幫公司有效賺錢,也是重點。這段文字中,我要告訴你的是「有效」。意思是,同樣都是賺 20 億,但是,用一年 100 個人賺,和用半年 100 個人賺,縱然都是達標,但是價值卻有天壤之別。戰將,也要有戰略頭腦產生戰術,因此,OGSM 這樣的表格工具,因為像一張作戰地圖,反而更可以幫助業務前線主管俯瞰大局,張羅資源,快速達標。

Q3:公司的「Objective 最終目的」對我而言太大了,我是某部門的經理,我自己的「Objective 最終目的」又感覺太過執行面,到底要怎麼拿捏細節?

OGSM 實作中,我個人很推薦公司有大 O,個人有小 O。意思是,我也希望經理人也要根據自己的部門,自己所帶的團隊,有自己的想法。此種類似「火炬手」概念,就是希望經理人不要只是跟 KPI,不要只是設定數字目標。在變動市場中,你會需要透過願景、熱情、想法,帶動團隊。例如,TOMS 的品牌透過「買鞋捐鞋」理念,自 2006 年獲得許多消費者喜愛;美體小舖「保護環境。照顧自己」,自 1999 年起就成為許多顧客對該品牌的認同。而你能想像,如果你是 TOMS 的員工,你是美體小舖的職員,你腦中想的是:賣出 100 萬雙鞋嗎?想的是:賣出 500 萬條手霜嗎? 當然不是。這樣的理念,讓員工認同公司,產生工作熱情外,也在告訴員工,所有的決策,都要朝著「幫助貧窮」、「與環境共存」的策略方向邁進。只要理念可以被認同,員工自然會努力實踐,業績數字自然會跟著來,根本無須擔心。

Q4:目標到底要寫到多細?或是多概略?我不太了解。

OGSM 當中,「Goal 具體目標」的訂定,是為了後續展開相關計畫。因此,你必須評估你在組織中的位置,如果你是高層(例如:總經理、處長、總監、協理)在目標撰寫上,就必須留有讓屬下發展的空間。例如:想要發展多通路策略,就可寫成: 在 2021 年 6 月 30 日前,擁有線上、線下通路網。「線上、線下通路網」讓屬下有空間可以接下來建置:會員 APP、線上教學、線上購物、實體取貨、VR 試用等串流。但是如果你一開始就寫成: 「在2021 年 6 月 30 日前做線上購物」,就等於把創意空間整個壓縮,員工的創意思維相對減少,也就減損高階主管引領方向,執行單位貫穿執行的 OGSM 意義。

OGSM 補足 OKR 的不足,在邏輯上予以連貫,在執行上予以貫穿。在現在的變動時代中,簡單工具簡單用,因此,相當容易上手、執行。只有當大家都使用同樣表格工具,才會有同樣語言,才能快速溝通。彼得原理的魔咒,就是透過打破層級,才見光明。

(以上人物、情節如有雷同,純屬巧合)

張敏敏 Chang Mingming

Website: https://jwconsulting.com.tw/張敏敏/

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,商周 CEO 學院領導學程<變革管理>課程顧問,中國歐萊雅集團 CSR 顧客服務關係與管理顧問,商周.com<敏敏校長管理學>專欄作家。曾任職於多家知名外商集團,包括:台灣歐萊雅集團 (Loreal)、美商雅詩蘭黛集團 (Estee Lauder) 台灣分公司、日商資生堂集團等,分別擔任行銷主任、行銷經理、業務經理、教育訓練協理、品牌總經理等職位。

Leave a Reply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