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Photo Source:photo AC )
Never let a good crisis go to waste——前英國首相邱吉爾
變革已經不是遙遠的趨勢,而是企業當下必須面對的現實。資誠企管在《2021 臺灣企業領袖調查報告》中,引用了邱吉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典名言:「不要浪費一個好的危機」,來強調變革與危機並存的重要性。這份報告基於 234 份量化問卷與 13 位企業領袖及業界菁英的訪談,持續提醒企業:危機的出現代表著重整的需要。然而,報告中大多數的建議偏向形而上學,使得許多經理人雖然擁有變革管理的心法,卻缺乏實際可行的方法,導致在疫情後市場環境快速變化下,缺乏過去經驗支撐的決策顯得更為無助。這樣的無助甚至因為疫情的攪亂而來得更為突兀。
2020年,一位美國紐約的專案經理在社群平台上分享:『離開辦公室前,我記得我還有半杯咖啡留在桌上,椅子下也放了一雙我剛買的運動鞋,我還記得我心裡想,過幾天再來拿。但,這”過幾天” 卻相隔好遠…』她的這番話,不僅是個人的小小心境,更映照了全球無數企業與個人在突如其來的變動中感受到的震撼。
當疫情改變了人們的工作與生活模式,這種無預警的變動讓組織與個人措手不及。市場秩序被重新洗牌,產業結構劇變,企業不得不在極短時間內適應全新的經營環境。這不僅考驗著組織的應變能力,也挑戰著管理者對變革的理解與執行力。邱吉爾的這番話,如同一記警鐘,提醒我們,在動盪中尋找機會,並以勇氣與毅力驅動自身與企業的成長。
產業變遷的縮影:變革的必要性
科技變革與市場變化
企業所面對的變革壓力與日俱增,科技的快速發展,使數位轉型成為企業競爭的基本條件。全球供應鏈重組,迫使傳統產業重新適應新的生產模式。同時,消費者行為的轉變,讓品牌經營模式從實體通路轉向數位平台,而市場競爭加劇,也使企業不再能夠停滯不前。
變革管理失敗的案例
過去我們見證了許多企業的崛起與衰落,這些案例顯示,無法適應市場變遷的企業終究會被淘汰。
- JC Penny(1902-2020)
- 過去:曾是美國最大的百貨零售商之一,在鼎盛時期擁有超過 1000 家門市,主導美國零售業市場。
- 變革困境:未能及時應對電子商務的崛起,未能調整商業模式來適應數位購物趨勢。
- 結果:銷售逐年下降,最終於 2020 年正式宣告破產。
- GNC(1935-2020)
- 過去:全球知名的健康補充品品牌,專注於維他命、蛋白粉與營養補充品。
- 變革困境:未能順應數位銷售模式,面對電商競爭對手的快速成長而無法應對。
- 結果:2020 年因資金短缺及競爭壓力而破產,被中國企業哈藥集團收購。
- ALDO(1972-2020)
- 過去:全球知名的時尚鞋履品牌,強調設計與創新,在世界多個國家設有實體店。
- 變革困境:過度依賴實體門市,未能有效整合線上銷售,在疫情期間受到嚴重衝擊。
- 結果:因財務困境而退出市場。
這些企業的失敗並非偶然,而是管理者對市場變化的錯誤判斷,未能及時調整策略,導致企業喪失競爭優勢。
變革管理的核心挑戰與風險
變革管理,聽起來如此華美。每位企業家都希望讓公司更好,提前準備、超前部署。然而,當變革真正來臨時,抗拒與拖延卻往往成為最常見的現象。
1.數位轉型的挑戰
數位轉型已成為企業競爭的基本條件,實體通路與電子商務的整合亦為不可逆的趨勢。然而,數位轉型過程涉及大量資金投入、內部作業流程調整、跨部門協作,以及可能的組織重整,這些都使變革變得極具挑戰性。當企業缺乏清晰的變革願景與溝通工具時,變革理念難以有效傳達,部門之間的期待不同,導致內部摩擦增加,員工的不確定性也進一步降低了執行動力。
2.變革溝通障礙
當企業內部對變革的理解不一致,缺乏清楚的願景與策略,管理層與員工之間的溝通困難便隨之而來。員工可能無法理解變革的必要性,或者對於變革的影響心存疑慮,這將導致不同部門之間摩擦加劇,變革的推動也變得更為困難。
3.領導層的錯誤決策
面對這些困難,企業領導層往往做出錯誤決策,例如將變革交由特助或專案小組負責,卻缺乏自身的深度參與,或者將變革視為短期專案而非長期戰略,導致資源投入不穩定。此外,高層通常更關注短期業績,忽略變革所需的長期調整,變革初期的積極參與隨著業務壓力增加而逐漸減弱。
4.變革中斷與回歸舊習
當變革推動過程缺乏持續性的支持,往往會陷入惡性循環。初期可能積極推動,但隨著日常業務壓力上升,變革計畫被擱置,直到高層回頭檢視進度時,發現變革未落地,才重新接手。強力推動一段時間後,認為變革已上軌道,便將執行責任再次下放。然而,當監督減少,員工又回歸舊有習慣,變革最終難以持續。
變革管理的惡性循環
- 反覆嘗試新變革:放棄變革本身並不可怕,可怕的是,當領導者再次被新的變革管理概念吸引時,又重蹈覆轍。
- 變革模式不斷更換:可能因閱讀某本書、聆聽某場演講,或參訪某間成功企業,領導者再次萌生變革的念頭,並決定採用新的變革策略。
- 員工適應疲乏:如此輪迴,員工不斷承受組織重整的衝擊,積極的員工努力適應新 SOP,試圖謀合新流程,而保守的員工則選擇靜觀其變,等待這波變革浪潮消散。
- 變革淪為口號:最終,整個企業雖然看似「在變革」,但其實所有人都在等待,試圖看這次變革究竟能持續多久。
結論:變革管理決定企業未來
自從《OGSM打造高敏捷團隊》一書問世後,以上的描述,是我在企業輔導過程中的側面觀察,而這也成為我出第二本書的動機:變革要成功,除了簡單、上手、易用的工具外,OGSM 的一頁表格在進入每個企業後,由於每家公司的狀況互異,變革的環境不同,因此在真正推行時可能產生的問題、過不去的轉折點,甚至是使用者所需的信心與決策力,都需要有一個清楚的指引。
但工具終究只是工具,就像一台再好的車,都需要一位優秀的駕駛員。OGSM 工具的成功,取決於領導者的持續推動與堅持執行。我們觀察到,成功的變革案例,皆來自於領導層的不懈努力與長期承諾。他們不只是啟動變革,更是在過程中積極溝通、調整策略,而不是在遇到困難時輕易轉向另一種變革模式,讓員工迷失在不斷變動的方向中。
企業的生存關鍵,不僅在於是否選擇變革,而在於如何有效執行變革。成功的變革管理不僅需要戰略規劃,還需要強大的執行力與內部凝聚力。變革不該只是管理層的決策,而應該是整個組織的共識。當企業能夠建立變革文化,確保變革策略與市場需求同步,才能真正站穩市場,迎接未來挑戰。
如果你對 OGSM 與變革管理有興趣,歡迎參考我們的相關文章:
相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