档案 5 月 2025

練習改變:掌握數位轉型與組織變革的關鍵能力

為何變革與數位轉型成為新常態?

2025年的職場像是一場綁錯安全帶的雲霄飛車,刺激、混亂、難以預測。

一方面,全球政經局勢劇烈震盪──美國推動對等關稅政策、亞洲供應鏈面臨重新洗牌,企業被迫重新規劃生產與通路邏輯。另一方面,AI 工具與自動化技術每日推陳出新,不只基層員工,連主管都面臨價值重新定位的壓力。例如 Notion AI、ChatGPT 等工具已成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,逼使職場人重新調整習慣與技能。,企業必須快速調整營運模式。另一方面,AI 工具與自動化技術每日推陳出新,不只基層員工,連主管都開始面臨價值重新定位的壓力。數位轉型、業務重整、組織扁平化,每件事都像是從上層滾落的巨石,而你,剛好就站在山腳下,準備接招。

但其實,真正令人焦慮的並不是變化本身,而是:

「想改變的人太少,想改變別人的人太多。」

這正是今日職場中最難以推動轉型的根本癥結。

閱讀更多

團隊管理技巧:如何看出誰能做事與辨識高潛力員工

在這個「全球化不再、關稅正在回來」的年代,我們談的不再只是市場競爭,而是組織內部的適應與反應能力。在這麼多變革、這麼多計畫下,身為主管的你,是否真正看得出「誰能扛事、誰能撐場」?AI 來了、專案加速、供應鏈重組,你的團隊,準備好面對挑戰了嗎?


顯影劑:管理者最需要的軟實力

不少主管說:「我真的看不出來這個人會不會做事。」但真正的問題,也許不在員工本身,而在於你是否用對了方法去觀察、去發掘。

我們在管理現場常常見到,有人表面很忙,卻成效不彰;也有人平常話不多,卻總在關鍵時刻穩住戰局。這樣的差異不見得是天分,而是主動性、組織邏輯、時間管理與責任感的綜合展現。

作為主管,你不需要靠「第六感」來判斷員工能力,而應該建立起一套日常觀察的系統。你可以透過觀察他們的工作空間、資料分類方式與面對問題的態度,來洞察他們的思維方式與行動傾向。

以下三種觀察方式,就是管理實務中最實用、也最具指標性的「員工能力顯影劑」,幫助你看見那些平常看不到的潛力與價值。

閱讀更多

如何招對人?破解新世代用人難題的招募與選才策略

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,許多主管常抱怨:「現在年輕人都不想工作啦!」但問題真的是出在人才身上,還是我們的招募策略與選才技巧需要更新?

問題真的出在年輕人身上嗎?還是我們其實「找錯人、教錯法、留錯心」?

在 AI 加速重塑職場的此刻,企業轉型迫在眉睫,「招對人」比單純「填人手」更重要,人才選擇與文化契合度成為最棘手的用人課題。不只是人才難找,而是「找對的人、留住願意一起改變的人」變得越來越困難。這場從「缺人」開始的困境,其實早已不是單純的招募問題,而是整體企業文化、溝通語言與用人策略的考驗。


用人錯誤的代價:一年面試 500 人的現場教訓

我曾經在零售業工作超過 18 年,一年面試超過 500 人。當時流動率高達 51%,每天都在擔心櫃位缺人,「招人」幾乎變成例行公事。

那時我只想一件事:「只要能來報到、會說話、有手有腳就錄取。」面試只是個形式,我沒有時間也沒空挑人。

閱讀更多

OGSM 中的「Objective」:寫出可被實踐的夢想,打造你的價值願景

在組織管理與自我成長中,「Objective(最終目的)」不只是公司高層的願景,更是每一位成員實踐價值的開端。無論你是基層員工或管理者,都應該思考:我的工作目的為何?我想帶來什麼樣的改變?本篇將從 OGSM 的觀點切入,帶你理解如何寫出真正能驅動行動、讓人感動的 Objective。


什麼是 OGSM 中的 Objective?

Objective 不是口號,而是可實踐的夢想

OGSM 中的「O」指的是最終目的(Objective),它不只是企業戰略的願景宣示,更是行動的北極星。真正成功的企業與個人,都是從明確的目的出發,帶領團隊產出實質的顧客價值。

“A successful company is one that has found a way to create value for customers.” — M.W. Johnson, C.M. Christensen, H. Kagermann

這句話同樣適用於個人。每個人在職場中,都應該思考:我如何創造獨特價值?


閱讀更多

新知識就是競爭力:用 A-R-T 原則與 SECI 模型驅動組織變革

在知識經濟當道的今天,企業能否創造競爭力,不只取決於擁有多少知識,更關鍵在於能否不斷轉化新知識、催生變革。知識若只停留在收集階段,無法被轉譯為流程、技術與行動,就無法發揮真正價值。然而,許多企業卻仍處於一潭死水的狀態,知識被困在個人腦中,無法組織化、行動化,形成真正的創新動能。部分原因在於企業缺乏結構化的轉化方法,也未能建立促進學習與傳遞的文化氛圍。

此外,員工的學習意願與制度激勵缺位,也讓知識難以被擴散應用。本文將透過「SECI 模型」與「A-R-T 原則」,解析知識如何從個人湧現,經由不同層級的互動與機制,最終擴展成企業的競爭力來源,協助企業打造具持續進化力的學習型組織。


知識就是變革的起點

個人是變革的引爆者

知識的誕生,往往從個人開始,特別是企業中的 CEO 或高階經理人,他們是第一波「變革引發者」。這些人接收到外部資訊後,需傳遞給第二層的「變革接收者」,例如部門主管或專案經理,再決定如何擴散、應用。

閱讀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