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對變局與壓力,先問自己:「我為什麼做這份工作?」
美國總統川普於 2025 年 4 月 2 日宣布推行「對等關稅」政策,對本已壓力山大的工作環境更添不確定與慌亂。市場劇烈震盪、產業秩序重組,對於傳產製造、電子、生技、服飾等產業工作者來說,壓力與焦慮成為日常。
但在高壓與混沌之中,辭職未必是解方。最該做的,是回頭問問自己:「我,是為什麼而戰?」
這個「理由」,將是我們在變局中穩住自己的內在北極星。它不是空泛的理想,而是能在混亂中喚回力量、理性與行動的起點。
專家觀點:不同人對工作的認知有三種
密西根大學組織心理學家 Amy Wrzesniewski 和 Jane Dutton 的研究指出:人們對工作的觀點可大致分為三類:
- 把工作視為差事(Job): 工作只是為了糊口與應付生活的手段,主要目的是換取薪資,對工作本身沒有太大情感投入,也較不期待成就感或成長。
- 把工作視為事業(Career): 注重職涯發展與向上爬升的可能性。這類人以晉升、頭銜與獎酬作為衡量工作價值的依據,願意投入大量時間與努力,追求「成功」定義下的外在成果。
- 把工作視為使命(Calling): 認為工作是人生價值實現的場域,是個人特質與社會貢獻的結合。工作不只是職責,而是內在意義的延伸。這類人更容易在挑戰中感到充實,也更能將困境轉化為成長機會。
Wrzesniewski 強調,這三種觀點並無對錯,也非絕對不變,但越能將工作與個人價值連結起來的人,越具備心理韌性與持續動能,也更能在危機或高壓環境中穩住狀態、長期發揮影響力。
找回工作的意義感:五種正向觸發點
根據研究與教學經驗,以下是五種最常帶來「正向工作感受」的關鍵時刻,也能作為自我檢視的座標。這些觸發點有助於重新找回職涯的動力,也強化我們在壓力下的心理韌性與歸屬感:
1. 覺得工作有進展
不一定要馬上成功,但每天都「往前一點」,會帶來累積感與掌控感。即便只是完成一個小任務、解決一個問題,也能激發自信與動能。這種推進感不僅是成就的來源,更是驅動下一步行動的燃料。持續的小進展,會堆疊出長期的影響力與信心。
2. 有人伸出手支持你
在你需要時,團隊中的某人選擇協助你,會讓你感受到信任與被接住的安全感,進而產生更強的貢獻意願與團隊連結。支持不一定來自主管,有時是同儕的一句話、一個提醒,都能成為心理的錨點。這樣的連結感會讓你在挫折時不會孤立無援,而是知道有人與你並肩同行。
3. 擁有可依靠的人際網絡
知道誰能幫你、誰會聽你說話,就是一種職場中的心理安全網。連結感是職場心理健康的重要支柱。這樣的網絡不僅有助於工作協作,也會在你面對困難時提供實際的資源與情緒支撐。當你知道「不是只有我一人在扛」,整體壓力就會減輕許多。
4. 合作時感到信任與補位
好合作不只是分工,而是真正的傾聽與互補。當彼此價值觀契合、努力方向一致,會讓工作產生成就感與歸屬感。合作中的信任會帶來效率,補位中的體貼則建立了長期互動基礎。這種正循環的合作氛圍,是讓人願意留下來、共同創造價值的核心條件。
5. 被交付有挑戰性的任務
這意味著公司信任你、投資你。有影響力的責任雖有壓力,但也會激發學習與成就的慾望,是許多人的驅動來源。挑戰性的任務會打開新的成長曲線,讓你突破舒適圈,也讓你的努力更有被看見的舞台。這份認可感與實現感,往往是建立職場自我價值感的關鍵一步。
為什麼現在更需要重新定義你的「職涯理由」?
因為不只是政策或產業在變,整個工作文化也正在快速重組。從過去強調穩定與效率的工業思維,轉向更重視人性、彈性與內在驅動的數位與知識型工作時代,職場對個人角色的期待與發展方式也正悄悄改變。
未來的職場將更強調:
- 內在動機與使命感:不是只看KPI,而是回到「我為何而做」的初衷與動能。
- 心理彈性與自我認知:能否理解自己的情緒波動、建立內在穩定性,將成為持久表現的關鍵指標。
- 影響力導向的貢獻型工作態度:不再只求服從與執行,而是強調主動、參與、橫向帶動團隊的影響力。
此外,職場不確定性不再是例外,而是常態。這包括政策變動、供應鏈重組、遠距與AI技術的介入,都會讓我們面對的情境持續變化。當外在不確定性升高,我們更要強化內在穩定性,這不是口號,而是現代工作人真正的生存策略。若我們能在變動中清楚自己的「職涯理由」,我們就能在劇烈的外部變局中保持定位,不被淹沒,反而找到新的舞台。
結語:意義,是你面對壓力時最穩的底盤
30 年職場觀察中我深信一件事:真正讓人願意堅持的,不是薪水、不是職稱,而是「我知道我為何而戰」。這份信念不是刻意塑造的理想,而是來自一次次在混亂中自問、在低谷中堅持、在轉折中修正的真實歷程。
當你清楚自己工作的意義、價值與定位時,即使外在劇變,你仍能從容前行。你會知道什麼該堅持、什麼能放下,哪些挫折其實是成長的開端,哪些責任其實是肯定的背後。意義,不是抽象的語言,而是你每天願意再多走一步、再多撐一點的理由。
請記住:
找回「為什麼做這份工作」的理由,就是找回你在高壓職場裡,穩住自己、挺住團隊的力量來源。它不僅能支持你不被擊倒,也能帶動你成為他人的支撐點,讓你的存在在混亂中發出穩定而堅定的光。
相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