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這個「全球化不再、關稅正在回來」的年代,我們談的不再只是市場競爭,而是組織內部的適應與反應能力。在這麼多變革、這麼多計畫下,身為主管的你,是否真正看得出「誰能扛事、誰能撐場」?AI 來了、專案加速、供應鏈重組,你的團隊,準備好面對挑戰了嗎?
顯影劑:管理者最需要的軟實力
不少主管說:「我真的看不出來這個人會不會做事。」但真正的問題,也許不在員工本身,而在於你是否用對了方法去觀察、去發掘。
我們在管理現場常常見到,有人表面很忙,卻成效不彰;也有人平常話不多,卻總在關鍵時刻穩住戰局。這樣的差異不見得是天分,而是主動性、組織邏輯、時間管理與責任感的綜合展現。
作為主管,你不需要靠「第六感」來判斷員工能力,而應該建立起一套日常觀察的系統。你可以透過觀察他們的工作空間、資料分類方式與面對問題的態度,來洞察他們的思維方式與行動傾向。
以下三種觀察方式,就是管理實務中最實用、也最具指標性的「員工能力顯影劑」,幫助你看見那些平常看不到的潛力與價值。
Photo Source:FREEPIK
1. 看桌面與工作空間:他的思考模式,藏在空間裡
你是否觀察過員工的桌面或數位工作環境?這其實是員工行為觀察方法中,最直接的切入點。
- 桌面是否整潔?
- 文件分類是否有序?
- 工具擺放是否容易取用?
我觀察過許多高績效主管的辦公桌——幾乎沒有一個凌亂。這不是因為他們有潔癖,而是因為他們知道「事情再多,秩序不能亂」。這樣的主管不僅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工作節奏,也能降低決策失誤的機率,因為他們腦中清楚知道每一件事的優先順序與執行窗口。
更重要的是,整潔的空間其實也是一種「心理清明度」的象徵:他們能快速定位問題點,也能讓團隊成員在協作上有更高的信賴與依循感。能掌握空間的人,通常也能掌握節奏、排序與團隊的安定感。
2.看歸檔與資料分類——他是否能和你對焦對話?
觀察一個人如何歸檔,也是在觀察他如何解讀世界。
- 他是否能整理出清晰的資料結構?
- 他用什麼邏輯分類顧客、計畫、數據?
- 他理解的核心定義是否與你一致?
舉例來說,我曾經協助一家公司重整 CRM 顧客資料時,發現不同業務對 VIP 的定義不同,造成策略無法對齊。這不是資料問題,而是溝通與思維結構未統一的結果。資料歸類能力,其實就是團隊「對焦力」的測驗。
3. 看有沒有「雞婆精神」:主動性,是判斷未來潛力的關鍵
主動,不是多話,而是「看到問題會動」的能力。
- 他在沒有指令下,會不會主動補位?
- 他是否能預判問題?
- 他在開會時是否能即時提出可行的建議?
我曾有位同事,平時極安靜,總讓人以為他只是配合執行、沒有太多想法的人。但一次會議裡,在總經理提問後,他卻立即提出三點清晰架構、具體可行的解題方案,讓全場安靜了三秒。那一刻,他的思維速度與精準判斷完全展現。我當下就記下來:這人值得培養接更重要的任務。
建立觀察系統,是領導者的基本功
若你想打造一支「能戰又能撐」的團隊,你需要的不只是選人眼光,更要有一套長期有效的觀察系統。這樣的系統不只幫助你看見誰能做事,更能長期追蹤誰的潛力正在醞釀、誰的問題正在浮現,協助你預防用人風險、強化人力配置。
每一次專案啟動,都是一次「顯影」的機會。從跨部門溝通到緊急應變的安排,都是成員行為模式與價值展現的真實舞台。別急著貼標籤,更別只看表現報告。因為有時候,真正的戰力與文化承載者,藏在那些默默撐住細節的人身上。這些人可能不在 spotlight 下,但卻常在變革中發揮撐場作用,等你看見、等你挖掘。
相關